close

野心還是


 


鐘會謀反之謎


 


 







尹韻公



 



  在三國人才鼎盛的璀璨夜空中,鐘會無疑是相當耀眼的一顆


 


星星。其亮度達到峰值之時,正是三國歷史上值得特別記憶的西元264


 


年,即曹魏景元四年。這年8月,平素以參謀見長的鐘會第一次、也是


 


最後一次獲得獨立統兵指揮作戰的難得機會:率兵20萬與另一曹魏大


 


將鄧艾分道伐蜀。11月,魏軍突至成都城下,蜀後主劉禪遣使奉璽請


 


降。


  


   


     就在權力、地位、賞賜、威名等榮譽和桂冠正以罕見的姿態、急


速地朝著鐘會撲面而來時,鐘會卻置若罔聞,斷然作出令人瞠目結舌


 


的驚險跳躍:謀反。眾所周知,在古代社會的任何王朝,謀反都


是頂級死罪,處刑極重,還殃及族人。既然成本如此昂貴,而鐘會又


 


敢於走這一著,想必他是經過了一番痛苦的反復折磨和來回掂量。不


料,事與願違。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的鐘會,這次卻出現了漏


 


著。由於一個不起眼的疏忽,本來已經掌握住的局面一發而不可收,


內外騷動,亂兵蜂湧。在混戰中,鐘會被將軍胡烈之子胡淵所殺,時



40歲。


  


    對於鐘會謀反的目的和動機,前人看法主要有二:一種觀點認


 


為,鐘會野心太大。史稱:鐘會平蜀,威振西土,自謂功名蓋世,


 


不可複為人下,加猛將銳卒皆在己手,遂謀反。”“事成,可得天


 


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另一種觀點認為,鐘會心存


 


魏室,矯太后遺詔,使會起兵廢文王,即除掉司馬昭。這兩種


 


觀點差距甚遠,孰是孰非,何為謎底呢?還是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鐘


 


會的家世、經歷和心路吧。


  


   鐘會出身權門世家。父親鐘繇曾曆魏武、魏文、魏明三帝,官至


相國、太尉、太傅等職,曹丕曾稱之為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


矣。鐘會少時敏惠夙成,在嚴母管教下,雅好書籍,博覽群書。及


至成年,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以夜續晝,由是獲譽


 


  魏正始年間,開始步入政壇,歷任秘書郎,遷尚書中書侍郎。當時


 


曹魏政權內彌漫著一股不正常的緊張氛圍。曹氏集團同司馬氏集團正


 


在展開著時而激烈又時而緩和的權力之爭,幾乎所有官員都被捲進鬥


 


爭漩渦。毫無疑問,像鐘會這樣矚目的青年才俊早就被雙方列入首選


 


拉攏目標的黑名單了。


 


  曹爽當政時,邀鐘會參預朝議,隨皇帝左右。高平陵之變時,鐘


會是為數不多的魏齊王曹芳的從行者之一,高貴鄉公曹髦即位,賜鐘


會關內侯。史載:時高貴鄉公好才愛士,(司馬)望與裴秀、王


 


沈、鐘會並見親待,數侍宴筵。顯然,在曹氏集團看來,依鐘會的


 


家世及其影響,他是不會跟司馬氏集團走的。可是,司馬氏集團也不


 


示弱。司馬師聞鐘會博學明識,無所不貫,便約其面談,平旦


 


入見,至鼓二乃出,留給司馬師的印象難得:此真王佐之才


 


也。司馬兄弟相繼率軍東征淮南毋丘儉和諸葛誕時,鐘會皆隨從,


 


典知密事,謀謨帷幄,建功甚多,時人謂之子房。司馬昭尤其賞


 


識鐘會,親待日隆,以中郎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為腹心之任


 


應當承認,在司馬氏集團麾下,鐘會的才能確實得到相當的發揮。


  


   然而,司馬氏集團的一些人仍然對鐘會持懷疑態度。有人告誡司


馬昭鐘會難信,司馬昭之妻也認為鐘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


寵過必亂,不可大任。其實,鐘會並非見利忘義之徒,史書稱他少


衣不過青紺,親營家事,自知恭儉,然見得思義,臨財必讓。會


前後賜錢帛數百萬計,悉送供公家之用,一無所取。看來鐘會在生


活和家事以及公私關係上,是無可非議的。不過,一些人看到鐘會從


失勢的曹氏集團跳到得勢的司馬氏集團,步步高升,居以重位,故責


其勢利,想必也是不乏道理的。同時,還有一些人看到鐘會對司馬昭


的幾次提拔多番推讓:遷為太僕,固辭不就,又進爵陳侯,屢


讓不受,感到司馬師對鐘會再好,恐怕也很難拴住鐘會的心。


  


   鐘會究竟是野心還是心?我比較傾向於後者。鐘家深受曹


魏大恩,他定會銘記在心。在司馬氏集團的招招狠逼下,曹氏集團節


節退讓。鐘會看在眼裡,明在心裡,絕頂聰明的他知道正面抵抗擋不


住司馬氏集團的淩厲攻勢,只有暫且棲身,等待時機,一旦成熟,方


可起事。事情正是如此,當鐘會躊躇滿志地率軍伐蜀之時,他


 


心全然暴露無遺,其證據便是他當時發佈的《移檄蜀將吏士


 


民》一文。在這篇不大引人注意的檄文中,鐘會指名讚揚曹氏三


 


帝: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夏。高祖


 


文皇帝應天順民,受命踐祚。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


 


   而對執政20餘年的司馬懿父子卻一字未提,只是含糊地稱


 


怎樣。怪不得有人看到這種不合時宜的反常提法,立即嗅出不對


 


味,馬上報告司馬昭,說鐘會謀反。倘若鐘會真的出於野心,他


 


根本犯不上這樣做。


  


    或許有人覺得鐘會沒選對時機,司馬昭不是早就預言過嗎?


蜀之後,中國將士,人自思歸,蜀之遺黎,猶懷震恐,縱有異志,無


能為也。我想,這也太低估鐘會的智商了,如果他連這點常識性的


東西都看不出來,還搞什麼兵變,豈不汙了子房的名聲?!鐘會


假託太后遺詔,一則為了表明心,,二則可以此加強號召力,


使眾將士團結一心,共同反對司馬氏。


  


   鐘會失敗,關鍵在慎密不夠,過於相信身邊人,犯下了司馬昭過


於相信他的同樣的錯誤。他欲殺胡烈,監軍衛瓘不同意,二人相持不


下。其間,衛瓘如廁,碰到胡烈舊屬丘建,要丘建宣語三軍,言會


。而丘建本是胡烈推薦給司馬昭的,鐘會征蜀時召其隨行,任帳


下督,頗受器重。誰知在這事關成敗的千鈞一髮之際,丘建倒向胡烈


一邊,散佈謠言,煽動將士不服從指揮。同時,偽裝病倒的衛瓘抓緊


 


活動,作檄宣告諸軍,諸軍並已倡義,淩旦共攻會。就這樣,鐘


 


會懷著深深的遺恨倒在亂刀之下,並且還背負著謀反的惡名。悵


 


望千秋,有誰能夠猜出鐘會內心的真實意圖呢?


 


          (本文史料均引自《三國志》、《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jack36a 的頭像
    ajack36a

    臨山軒主之隨手札記

    ajack36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